比特派官网网址 【官网下载地址:bitple.top】请复制手机浏览器打开! 比特派是全球领先的多链钱包,支持 BTC/ETH/EOS/USDT 等多种区块链资产,本站是专为移动端用户开发,支持最新安卓手机,支持简体繁体。,【解局】重磅!金融監管體系迎來系統性重構
3月16日,《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正式對外公布。方案包括13項改革,其中有6項涉及金融監管,引人注目。主要內容有:在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證監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統一規范管理等。
經此改革,金融監管格局由“一行兩會”變為“一行一會一局”,為進一步理順職能、服務發展打下基礎。

一
先從一處細節講起。
改革方案中出現了兩個新的委員會: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這是在決策和組織層面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國務院“一行一局一會”負責具體的執行事務。
按照職能分工,中央金融委員會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負責指導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
如此設計可以從業務和黨建兩方面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對加強頂層設計、協同監管力量、提升監管效能、防范金融風險意義重大。
改革有現實考量。
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對當前發展形勢有如下研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最近,美歐等國為緩解前期貨幣大放水造成的通脹而激進加息,導致部分銀行遭遇“暴雷”“擠兌”。這就是外部金融風險的一個例證。
在此背景下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可以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效應對外部風浪。

二
再來看具體方案。
本輪改革最直觀的改變是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的功能重塑:一是在中國銀保監會基礎上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二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職能優化后的中國證監會,均列入國務院直屬機構序列。原來的“兩會”實質上都獲得了升格。
升格有啥意義?改革前,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兩會”在國務院授權下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進行監管;改革后,新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證監會均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成為擁有獨立監督管理權限的行政部門,強化了地位和作用。
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對金融監管職責的統一和監管架構的進一步完善,目標是保障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引導金融機構的行為符合國家發展導向。
島叔注意到,方案提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均使用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范管理,執行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標準。
身份轉公,坊間對這條改革的議論也挺多。金融領域專業化程度高,牽涉利益巨大,為了保證“監督員”“裁判員”的獨立性、權威性,明確金融監管人員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是題中之義。

三
在島叔看來,本輪改革會帶來橫縱兩方面變化。
橫向看改革后,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分工將更科學合理。
比如,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的消費者保護和投資者保護職能劃歸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能讓事權更加統一,為進一步強化消費者保護和行為監管創造更好的制度性基礎。
再以債市監管為例。此前,中國企業債券發行審批實際上由3個部門負責: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負責監管短融、中票等債券;證監會負責公司債;國家發改委負責企業債。由于各部門工作重心、監管準則、發債主體條件不同,企業債和公司債發行體量遠不如短融、中票等債券。本輪改革后,企業債券發行效率有望提升,推動債券融資規模擴大。
縱向看改革后,中央與地方在金融監管領域的職責定位將更清晰。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既要在地方具體落地,又有較強的宏觀性。處理好央地監管關系至關緊要。方案中,“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等內容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此前較長時間內,一些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存在“重發展、輕監管”“重發展、輕風險”等問題。本輪改革調整和剝離了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金融發展、招商引資等職能,避免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防止不法之徒利用央地監管縫隙進行制度套利。
另外,央行分支機構在行政層級上與省級地方政府的架構相匹配,也可以較好解決層級不對稱帶來的溝通成本高等問題。央行縣級支行職能已從全面負責縣域金融業務職責轉變為經理國庫、管理現鈔流通等有限職能。不再保留央行縣(市)支行,也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央行在宏觀經濟中的獨特作用。
文/子渡
(觀點致謝: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懿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重慶大學應用經濟系主任汪鋒;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北京市社科院經濟所副研究員何硯)
來源:俠客島